文章探讨了利用地理位置数据追踪新冠病毒的潜力与风险,分析了其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以及对隐私和公众信任的影响。
以色列提议利用一部手机的数据来追踪新冠病毒在本国的传播,这是一项“秘密收集到抗击恐怖主义的目的”的移动电话数据库。如今,美国政府提议与谷歌和其他主要美国科技公司合作开展类似行动。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政府正与Facebook、谷歌以及众多科技公司和卫生专家就如何利用从美国人的手机上获取的位置数据来打击新冠病毒——包括追踪人们是否保持安全距离以遏制疫情”进行积极的谈判。
利用位置数据的好处。毫无疑问,移动位置数据和非面对面活动模式可能是一项抗击新冠病毒的强大工具,并能提供关于病毒在哪里、以何种速度传播等信息。利用“聚合化、匿名化”的位置数据可能带来以下好处:
- 跟踪已知感染者所在的区域,并通知那些受影响的社区。
- 判断社交距离措施是否奏效,以及人们是倾向于结伴而行还是分开放置。
- 实际绘制出疫情传播路线图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疫情集群的地点。
滥用位置数据的风险。当然,问题是这种技术是否会从公共卫生和安全工具发展为超越最初范围、逐渐扩张到更广泛领域的东西。许多隐私倡导者认为,这与《 patriot act》(在9/11事件后通过以防止美国生命而设立)演变为什么样,它最终发展成了一个极具争议的国内监视工具。
信任度下降和持怀疑态度的公众。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美国主要科技公司,都面临美国公众对其缺乏可信度的问题(参见《国家利益》杂志关于特朗普及其政策的调查)。Facebook、谷歌以及部分程度较低的Apple在过去一直卷入过与个人数据相关的争议(可追溯至数年前),这些事件已经导致人们逐渐失去对这些公司的信任,以及他们声明如何保护隐私的说法。
当这种信任关系涉及到与健康相关的人口数据时,信任感更加薄弱。2018年一项针对4000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只有11%的受访者愿意向科技公司分享他们的健康信息,只有12%愿意向美国政府提供这些信息。今天的这一比例可能更低。
2019年一项针对3500多名生活在美国和英国的人的大调查(如上文图所示)发现,人们对于主要科技公司的信任度极低。只有24%的人信任谷歌,只有13%的人表示他们信任Facebook。其他调查也反映出类似的趋势,但方向性的一致性是明确的。然而,在2014年时,更多人信任谷歌而非美国政府。
我们关心的问题。位置数据非常宝贵,尤其是在“cookie”(即浏览器缓存)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参见《 martech.org 》关于位置数据未来可能取代cookie的观点。)然而,消费者隐私和公众信任问题直接与位置数据的敏感用途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如此。人们通常对被跟踪感到强烈的反对意见。(参见《 martech.org 》关于位置数据在iPhone13发布后下降70%的调查。)GDPR和CCPA都是出于对科技公司利用数据、误用或滥用数据以及消费者隐私担忧的感知而出现的。
位置数据无疑会在抗击新冠病毒方面大有裨益,但如果发生泄露、滥用或滥用,可能会引发公众进一步的反制反应,这可能危及位置数据在营销领域的持续可用性,并在未来增加监管或立法限制。